close

澳洲 昆士蘭大學 UQ 研究團隊發現,名為PBT2的藥物可以讓細菌不容易產生抗藥性,抗生素的效果可以持續,這對全球公共衛生水準將造成大幅度的提升。

相關研究成果已經美國網絡學術期刊《微生物學》上發表,目前這種藥已經通過一、二期臨床試驗,但還沒獲準上市。

為什麼UQ 研究團隊要研究細菌的抗藥性?

感冒了大部分的人會看醫生吃藥,但你知道自己吞下的藥物是否含有抗生素嗎?以及為什麼醫生總叮嚀要把要吃完?

抗生素能夠直接對細菌造成傷害,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或是沒有將藥吃完,殘存的細菌可能會針對抗生素發展出抗性,這代表該種抗生素就不再有效,必須要改投藥或其他方式治療。

因此,一旦能找到控制細菌抗藥性的方式,將會是疾病治療的全新里程碑。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一種原本為阿爾茨海默病研發的藥物可以破壞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為解決細菌耐藥性這一日益嚴峻的公共衛生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據新華社報道,細菌耐藥性問題已經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領域最大威脅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估算,這一問題如果得不到妥善解決,到2050年每年將導致全球約1000萬人死亡。

  昆士蘭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團隊開發出一種名為PBT2的藥物,它原本被設計用於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和亨廷頓舞蹈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此前有研究認為,這些神經退行性疾病與腦部重金屬含量升高有關。PBT2的功能是擾亂人體細胞和體內金屬物質的相互作用,從而降低患者腦部重金屬水平。目前該藥已通過一期和二期臨床試驗,但還沒獲批上市。

  領導這項研究的昆士蘭大學教授馬克·沃克說,他們發現PBT2還能破壞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因為改變機體內的金屬含量後,細菌的生理活動也受到影響,原本有耐藥性的細菌重新變得對抗生素敏感。對一大批有耐藥性細菌的實驗證實了這一點。

  沃克說,PBT2可以使那些對細菌失效的抗生素重新變得有效,“改變PBT2用途、將其用作‘耐藥性破壞者’將是對抗細菌耐藥性的一種新策略”。

  相關成果已經發表在美國網絡學術期刊《微生物學》上。

 

 

 
arrow
arrow

    jr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